首頁 ﹥ 佛學班 寺景 法會介紹 > 法會簡介 > 大悲懺

大悲懺
《大悲懺》相傳為世尊幼子「羅睺羅」化身的宋代知禮和尚,根據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,所發展、編寫、制定出的儀軌。它包含了〈大悲咒〉,以及經典的核心思想,同時,也涵蓋了安置道場、結界、供養、入懺、啟懺,以及懺悔、觀行的種種程序和儀式。
(出自聖嚴法師著〈大悲咒〉與《大悲懺》)
113年禮拜《大悲懺》日期
1月20日、3月16日、
4月20日、5月18日、
6月15日、7月20日、
11月16日、12月21日
《大悲懺》相傳為世尊幼子「羅睺羅」化身的宋代知禮和尚,根據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,所發展、編寫、制定出的儀軌。它包含了〈大悲咒〉,以及經典的核心思想,同時,也涵蓋了安置道場、結界、供養、入懺、啟懺,以及懺悔、觀行的種種程序和儀式。
(出自聖嚴法師著〈大悲咒〉與《大悲懺》)
113年禮拜《大悲懺》日期
1月20日、3月16日、
4月20日、5月18日、
6月15日、7月20日、
11月16日、12月21日